教育与美好生活

书籍简介

《教育与美好生活》[1]是罗素诸多作品中关于教育的一部名著。伯爵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2]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他曾在三一学院、剑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书主要阐述了罗素关于教育的基本理念,罗素在表达教育理念时,高举轻放,结合自己在实践中观察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展开论述,理论上高屋建瓴,实践中并行不悖。非常适合宝爸宝妈一起共读,和孩子一同实践,从教育走向美好生活。

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

罗素在本书开篇明义,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即理想的教育应基于民主,必须为每个孩子基于现状提供最佳的机会,同时,教育应该符合儿童心理,因势利导,不能体罚或者强求孩子,相反要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罗素认为理想人格的基础应包含四个方面,即:

  • 活力(vitality):即人的生理素质,简单讲就是身体健康,兴趣广泛;
  • 勇敢(courage):即了解恐惧,掌握恐惧,战胜恐惧,从而遵从内心,这里的恐惧即包含外界,也包括内心;
  • 敏锐(sensitiveness):即洞察力和耐心,能够通过观察生活和真实世界做出符合自己的需要判断;
  • 理智(intelligence):通过训练理智我们可以获得知识,激发好奇,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与人合作。

认识到这四种品质的重要性,才能从而逐步引导和培养孩子走向真实的生活,美好的生活。

品性教育

接下来罗素分别讲述了品性教育,并通过实例讲述,比如:

  • 在讲述公平时,罗素说:孩子很容易理解公平,别人给他们什么,他们也乐意给别人什么。在玩具面前人人平等,这无疑是一条公认的准则;
  • 在讲述想象力培养时,他说:教育在于培养本能,而不是压抑本能,既无善举,也无恶行的老好人千篇一律,暮气沉沉;
  • 在讲述建设时,他说:美德就是以建设的快乐体验为开端,孩子初入花园时,情不自禁的把花儿摘下,这时你劝说他,讲很多道理其实没什么实际作用。真正有用的是给孩子开辟一片空间,鼓励他播洒种子,生长开花,这个过程就可以激发他的同理心,理解自己栽出的花儿珍贵美好,自然也就懂得呵护别人的花儿。 罗素很看重孩子自己亲自动手的建设能力,不仅可以深入生活实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 在讲和孩子交流时,罗素说,所有的道德教育都必须是当场的,具体的,来自于自然而然的真实情境,和孩子坦诚相待能够春风化雨,单纯的道德说教只能雪上加霜。最后,赢得孩子们真心爱戴是一大乐事,足以媲美人生的其他任何给予。

智力教育

最后,罗素讲到了智力教育的几个一般性原则,好奇心,开放心态,相信知识难求却可得,耐心,勤奋,专注和精确。
其中,

  • 好奇心是最基本的,拥有好奇心,就有了强烈和明确的目标指向。 非功力的好奇心是年轻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
  • 拥有真正求知欲的人,一定具备开放的心态,不局限于眼前事物
  • 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育才可以获得,拥有专注力才可以理解复杂和深奥的问题
  • 耐心和勤奋应该是良好教育的结果。面对困难,可以划分不同等级,逐步深入,增强解决困难的恒心
  • 精确可以理解为获取一种深入和准确的知识,虽然容易使人厌倦,但这是每一种卓越必不可少的。包括肌肉精确、审美精确、事实精确和逻辑精确等。

罗素认为,智力探险的意识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从始至终。世界充满了令人困惑的事物,只要付出充分的努力就能够理解。解开谜题的感觉令人茅塞顿开。

教育领域中最大的动力就是让学生有取得成功的希望。知识若是让学生感觉无聊,则用处不大;但若能让学生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知识则会成为学生永久的财富。要让你的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让他们明白如何用知识改变世界。

教育者是需要的是为爱所支配的知识。但如果没有爱,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总结

教育者应该是盗火者,好的教育应该激发好奇心,培养求知欲,相信知识难求却可得,通过专注和勤奋,获取更精确的知识,通过实践获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逐步走向美好生活,可以说,良好的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1]

《教育与美好生活》: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11591/


[2]

伯爵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AF%E7%89%B9%E5%85%B0%C2%B7%E7%BD%97%E7%B4%A0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