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和他的几个观点

相信很多人对毛姆并不陌生,从《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锁》和《刀锋》等广为流传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毛姆生动传神的写作和他的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一部部作品持续探讨和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生活方式。本文主要介绍毛姆的生平和他对生活以及人生的几个观点。

生平概述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语: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他是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据说是20世纪30年代收入最高的作家。

毛姆的父母在他10岁之前就去世了,他由一个情感淡漠的叔叔领养。由于自己口吃,他不想像家里的其他人一样成为一名律师,所以他在当地医生建议下进入兰贝斯的医学院学习医学并取得了医生的资格。1897年医科毕业后毛姆成为妇产科医生,并以自己的经验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此后弃医从文,毛姆开始写作,一写就是七十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红十字会和救护队服役,1916年被招募加入英国秘密情报局,曾在瑞士和俄罗斯为其服务,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战争期间和战后,他游历了印度和东南亚,这些经历被反映在其后来的短篇故事和小说中。

毛姆-维基百科

人生之路

设计自己的人生

由于毛姆从小就长得矮小且伴有口吃,健康状况情况也不太好,因此他很早就知道自己很难像父辈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从事律师这个行业,后面他从事了医学,发现身材矮小和口吃的医生也很难赢的病人的信任。于是他选择了和身材与口才无关的写作职业。毛姆很早就感悟到人生只有一次,要尽可能多做点事,要为自己设定一种人生,虽然创作重要,但也要从事各种对人有益的活动。

毛姆认为

大多数人随波逐流,过着受无常命运摆布的生活。很多人由于家庭出身和生活所迫,注定要在一条狭窄的人生之路上一直走到底,既不会左转,也不会右转。他们的行为方式就是在这条路上形成的。是生活决定人们,而不是人们决定生活。

与此同时,毛姆明白所谓设计自己的人生也有其缺憾,比如面对生活的灵活应变能力会被抹杀;设计的人生会使人过多地生活在未来。因此他也告诫自己过去的已不会再变,将来的总会变成现在,而且相差不会太远。

意义追寻

人生是本来就有意义呢,还是必须由我们来赋予它某种意思?,这是毛姆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方向。

宗教信仰

因为毛姆在父母去世后,就和作为牧师的叔叔生活在一起了,受他的影响,毛姆很快虔诚地信仰起了上帝。因此在追问人生的意思时,他首先思考了关于宗教信仰的问题,比如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是只需要考虑此生的世界,还是说把这个世界作为为来世准备的地方,虔诚地生活呢?

通过毛姆对自己牧师叔叔的观察,他逐渐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质疑。加上自己在学校因为口吃,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侮辱。自己在《圣经》中读到过:“只要你信仰上帝,山也可以搬动”。他的叔叔也说,确实如此。因此,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毛姆十分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可以让自己的不再口吃,他还想象明天早上一觉醒来就能和其他人一样说话了,甚至同学们都会大吃一惊。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太阳照常升起,毛姆依然口吃。这对学生生时代他的虔诚信仰确实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意义何在

如果我们不相信人生是由上帝决定,甚至如尼采所说“上帝已死”。那人生意义究竟何在,倘若死亡是人生的一切终结,即无来世轮回,也无天堂期望,还没地狱惧怕。那我为何而活,该如何活便成了一个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

  •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真理
  • 歌德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理想

毛姆认为这两者差别不大,核心在于实现自我。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赖以生存地球,在宇宙中不过是一粒尘埃,而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所能掌控的无非是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因此我们的问题应该转变为我活着对自己有何意义。可以明确的是,一个对自己人生和生活满足的人,无暇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意义何在不是先有问题而是先有事实,事实即我们的自我并不完满,进而需要追问意义何在,这样的问题和追问来自每个人的内心和本能,是我们在追求自我满足道路上追问,也是我们的根本所在。因此人生意义何在这个问题的落脚点在于我们如何构建自我和自我所满足的生活方式上。

一些观点

信仰

人生痛苦而虚空,是宗教的基本观点。但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是追求来世的朝圣之旅,无疑就否定了现世生活的所有价值。毛姆认为信仰既不需要常识,也不需要逻辑,更没有理由可言。信仰是源自人们情感的需要

哲学

作为作家,毛姆阅读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哲学书籍,他发现这些作品对人生意义阐述也不尽相同。他认为我们人生和真实的生活不受制于所谓人生哲学,而是受人最基本的欲望、本能、甚至人性的弱点所支配。没有哪一个人按照一种哲学书籍或思想去生活,但大多数人都按照自己欲望去生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年轻时曾装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因而经常出洋相,弄得狼狈不堪。后来我发现,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最好还是说“我不知道”。这也是最容易做到的。我这样做之后,好像至今没有人说我孤陋寡闻。唯一的麻烦是,有时你说了“我不知道”后,有些人会唠唠叨叨地把事情一五ー十告诉你;他们乐此不疲,而我对这世上的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想知道。

智慧和年龄

愚蠢的人老了不仅不会少一点愚蠢,而且比年轻的蠢人更加令人讨厌。

从终点观望

你要牢记,死就是无。因为一切善恶祸福都存在于知觉,而死会使人知全无。知道死就是无,对人生的有限也就不再焦虑。虽然这么说不会使人生的期限有所延长,却能驱除人对不死的奢望。只要你相信,不活并不可怕,那么活着也就无所畏惧了。

人生就像在黄昏时埋头看书,看啊看,没有注意到光线在一点点暗下来。直到想休息一下,一抬头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黑夜已经降临。再低头去看书,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了。
让们吃吧,喝吧,开心点把!因为不久我们就死了——是的,痛苦地死去!但也不总是这样,或许我们会在开心地打完一场高尔夫球后坐在一张扶手椅上,喝完一杯威士忌后,静静地离开了世界;或许我们会在床上,美美地睡着了,不再醒来。我想,要是这样就好了,我们可以嘲笑嘲笑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了!他们死到临头,还有这个理想、那个理想,结果呢,两腿一伸,理想成了遗憾。

总结

简要总结一下,毛姆从一开始就”设计“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事实上,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也逐渐实现了自己所“设计“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持续地探求何为人生的意义,最后发现生存本身就是意义,如果还有其他,那就是不随波逐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

不执着于意义,而去真实地去生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河流,流过四时变换,也流过起起伏伏,每一条河流虽不尽相同,最后也都汇入大海。完成自己的使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