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二)

在上一篇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威林厄姆的几个教育心理学观点。比如:

  • 为什么大脑会尽可能避免思考
  • 引导好奇心的关键是恰当难度的问题
  • 分析了思考是如何进行的以及思考成功的四个关键要素
  • 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我们需要建立更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才能有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接续上篇文章,介绍以下几个关键点:

  •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 理解即记忆。我们都是通过已知事物来理解新事物,大多数知识都是具象的
  • 脑力活需要充分练习才可以达到精通
  • 如何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每时每刻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然而我们的记忆并非全部将它们吸收和储藏。记忆是神秘的,当我们在记忆中搜寻时,我们不难发现记忆不是我们想要记住或尝试记住的事情,而是我们所思考过的事情,即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人的简易思考模型,现在我们继续完善一下,将遗忘这一点也加入其中。

思考模型-记忆
思考模型-记忆

因为遗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如果让你回忆一个月前的今天你都干了什么,恐怕很难有人能够回答,甚至上一周的今天你做了什么,也是有些模糊。这足以说明遗忘的普遍性。同时也引发我们的好奇,既然遗忘常常发生,那记忆究竟如何留存的呢?在学生时代的课堂上,老师在讲到重点知识时,常常会说大家集中注意力,在讲到一些难点知识时,会说到大家要理解性记忆

所谓集中注意力就是记忆的起源,当我们集中注意力时,外界环境的通往工作记忆的通道就已经打开。当我们理解性记忆一个问题时,其实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这时工作记忆到长期记忆的通道就已打开。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集中注意力和持续性思考是长期记忆发生的必要条件,其中思考尤为关键,没有反复的思考和实质性的思考结果,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很难深入记忆,过不了多久自然就会遗忘。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含有感情的事物可以更好地记忆,回忆往事,诸多记忆都有感情有密不可分的连接,这也正是记忆的神秘之处。

理解即记忆

既然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是不是我们只要思考了、理解了就可以记忆呢?从我们日常经验来讲,答案当然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思考、理解这些只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每个人思考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尽然相同。但是我们在学习新事物时基本遵循了一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通过已知事物来理解新事物。虽然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但方式却是类似。

与此同时,理解力的不同也给我们带来了表面知识和深层知识的不同。毫无疑问,一个拥有深层知识的人对事物知道的更多,不同知识点的连接更加充分,他不但了解部分,还能洞悉整体。

因此,所谓理解即记忆,就是你用自己已知的事物关联了新知识,并且已确确实实明白其中原委。

充分练习才可以精通

我们都渴望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来之不易,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在中文语境里,我们有

熟能生巧

在英文语境里,同样有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足见练习之重要性。
让我们再次回到之前的简易思考模型。

思考模型-记忆
思考模型-记忆

我们知道,工作记忆区域大小是有限的,因此摆脱有限空间的方法有

  • 增加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
  • 提高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处理效率

举例来说,当你开始学习驾车时,总是小心翼翼,大脑高速运转,在逐渐熟悉之后,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不假思索“地驾车。这个过程中,正是不断地重复练习,让我们提升了工作记忆的处理效率,而逐渐走向”不假思索“。而关于应试类考试来讲,这种练习更是重要,所谓做题家,绝非一时和易事。

因此,充分练习甚至刻意练习都会让我们的思考变得更加轻松省力,同时有更多记忆区域可以学习到更多,而且记忆也会更加持久化,并且会提高知识之间的迁移率。

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重复练习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阶梯式的。如果你只是在原地重复练习,那无疑是枯燥无味的。

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

孔子在《论语》的开篇即为我们阐述了学习和实践的方法论,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思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中,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作为我们学习新事物和知识的一个准则。那如何才能像学者一样去思考呢?威林厄姆认为,学者和科学家往往是给一个领域带来新知识的人,而他们的学习和思考方向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

在思考如何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之前,我们先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练习,考个高分似乎是很多人亘古不变的学习法则,但这条法则恰最恰应该引起我们的质疑,如果从以终为始的角度出发,我们回到学习的出发点,以为什么学习为初始纲领,相信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就踏上了学习的“大船”。

威林厄姆认为学者的思考出发点主要是探索未知,比如一个科学家在做实验之前不会准确地知道实验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反过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形成猜想和假设,进而论证乃至形成新的理论,解释未知现象;一个历史学家不是一字不漏地进行历史背诵或记忆,而是根据一手史料来诠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成自己独有的历史观点。同时,相对于初学者,在拥有丰富知识点基础上,专家更注重事物的细节,也更多地进行抽象思考,还更有可能是工作达人。

回到主题,如何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以下几点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 持续丰富自己所在领域的知识,解锁工作记忆区
  • 保持好奇心,从而拥有探索未知的原能力
  • 批判性质疑,有质疑,才有不一样,才更有可能产生创新

总结

小小总结一下,本文接续上一篇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我们主要讨论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即只有经过思考,事物才可以留在记忆里;其次理解即记忆,我们都是通过已知事物来理解新事物;接下来,我们明确了充分练习才可以精通,同时可以让思考更轻松省力,也会会提高知识之间的迁移率;最后我们了解了如何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丰富自己所在领域的知识、保有解决未知的好奇并保持质疑和批判。

事实上,当我们停下来思考自己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意义的时,你无疑会收获更多。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