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集(一)


儒家道統,泱泱大觀,入世修身,貫以華夏。


一、孔子其人:


孔丘,字仲尼,魯國人(551~479B.C.)。慎終追遠,慕望周禮。生於顛沛,周遊列國,十三載返,著成六經。為政以德,仁以為心。喜聞韶樂,撰集詩經。門徒千人有餘,平民教育始啟,有教無類,六藝傳之。後世追念,引為聖祖。


二、論語拾記:


是故聖人述而不作,東西同一。因襲論語,注疏甚多。拾取原文為藍本,涵詠反复而識之。


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廣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信近於義,言可复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君子不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鋪張)也,寧戚。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朝聞道,夕可死矣。

放於利而行,多怨。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吾道一以貫之。(善有元,事有會。天下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知其元,則眾善舉。)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德不孤,必有鄰。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


不遷怒,不二過。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進汝畫。

質勝於文則野,文勝於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鳳鳥不至,河圖不出,吾已矣夫。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有盛饌,必變色而作。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如有王者,比世而後仁。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其言之不作,則為之也難。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賢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吾曾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黨仁,不讓於師。

君子貞而不諒。

有教無類。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鄉原,德之賊也。

巧言令色,鮮矣仁。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無可無不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深思,仁在其中矣。

小人之過也必文。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不教而殺謂之虐。(完)


三、儒家評傳: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評傳)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儒家評傳)


凡事有正反,言分兩邊。後之儒者,有拘於繁文縟節,故而疲頓累人;又有弄虛作假,口是心非之徒,引經而追名,遑論以欺眾,實非君子儒,而為小人儒,莊生唯慕自然,絕棄禮儀,引之為虛爾,參見杂篇·盗跖(儒家評傳)


四、參照書目:


1、《論語》                       中華書局      张燕婴    註

2、《史記》                       中華書局      司馬遷    著

3、《中國哲學史》          中華書局      馮友蘭    著

4、《中國哲學史大綱》  中華書局      胡適        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